最近这段时间,各地教育部门陆续放出了重磅消息 —— 新增推免资格高校的拟推荐名单正在密集公示!这一次,足足有 67 所高校要加入推免 ,对准备深造的本科生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要知道,具有推免资格的高校名单,已经很多年没迎来过大规模调整了。而这次教育部公布的扩容名单,可是近 8 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据估算,这波调整能直接惠及将近 50 万本科生,相当于给更多同学打开了 “不用考研初试就能读硕士” 的大门。
再看看各省市的推荐数量,广东省这次直接一口气拟推荐了 5 所高校。其中最让大家眼前一亮的,必须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入选 —— 这可是全国第一所拥有推免资格的中外合办大学!在此之前,这类合办高校一直没进入推免名单,港中深的突破,不仅是学校自身的里程碑,也给合办高校的学生们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深造路径。
港中深推免政策,到底啥样?
根据公示,广东省本次拟新增推免资格的高校分别是广东财经大学、广工药科大学、广州美术学院、佛山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如果说前四所是传统意义上的本土高校,那么港中深的入选,则显然更具“突破性”。
说到“保研”和“推免”,二者核心都是跳过每年12月的研究生统考,直接通过学校推荐和接收院校考核获得录取资格,常见的普通推免,就是大家常说的“保研”。
以前,港中深的保研机会只能在学校内部 “转圈圈”。每年大概有 20% 的学生能通过校内推免,升入本校读研究生。要是没拿到这个名额,也还能正常申请本校的研究生项目。
现在获批推免资格后,学生能拿着这个资格,去申请清北复交等内地顶尖高校的研究生,这才是真正的 “外保”。这意味着啥呢?学生一下子就有了 “国际化培养” 和 “国内顶尖高校入场券” 两张王牌,能同时享受这两种超棒的资源!
按照惯例,获批高校一般当年就能启动推免工作。所以,港中深 2022 级学生,也就是 2026 届毕业生,很可能是首批享受到这个福利的。
但话说回来,选择港中深的家庭,大多本来就奔着留学去的,毕竟每年 16.2 万元的学费摆在那儿,这也暗示了大家对国际化路径的偏爱,真正执着于在内地读研的学生可能占比会很小。所以,可能没多少人会去抢这几个名额,说不定排名稍微靠后点的学生,反而有了机会。从长远看,港中深升学和就业质量都不错,未来几年推免率说不定会涨得很快。
四百余所保研校全名单!
除了港中深,据宁波诺丁汉大学8月22日消息,经教育部主管部门备案确认,宁波诺丁汉大学(简称“宁诺”)正式获批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这意味着,宁诺成为了国内第一批获得推免资格的高水平中外合作大学。
宁波诺丁汉大学是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与浙江万里学院合作创办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和独立校区的中外合作大学,办学这短短 20 年,靠着国际化优势,在师资建设、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方面成果显著。要知道,推免资格评审标准可严格了,这次新增是自 2017 年以来首次扩容,可见国家对多元化选拔拔尖创新人才有多重视。
此前,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对新增推免资格高校予以备案的通知》,根据做好新增推免资格高校申报及确认工作有关部署,经符合条件高校自主申报、高校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确认推荐并公示,现对北京电子科技学院等67所新增推免资格高校予以备案。
此前各省教育厅公示的高校均已获批,完整名单如下:
新增推免资格高校备案名单
四川(3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大学
重庆(2所):四川美术学院、陆军军医大学
贵州(1所):贵州民族大学
云南(1所):云南中医药大学
广东(5所):广东药科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广东财经大学、佛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福建(1所):闽南师范大学
北京(4所):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物资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天津(2所):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美术学院
河北(3所):河北地质大学、河北科技大学、河北北方学院
内蒙古(2所):内蒙古医科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
辽宁(4所):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沈阳体育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大连大学、
吉林(2所):北华大学、长春师范大学
黑龙江(2所):齐齐哈尔大学、哈尔滨体育学院
上海(4所):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海军军医大学
江苏(3所):常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苏州科技大学
浙江(4所):浙江农林大学、浙江财经大学、西湖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
安徽(2所):皖南医学院、安徽建筑大学
江西(2所):东华理工大学、景德镇陶瓷大学
山东(3所):齐鲁工业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河南(2所):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医药大学
湖北(3所):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江汉大学
湖南(1所):湖南工商大学
广西(2所):桂林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
海南(1所):海南医科大学
西藏(1所):西藏农牧大学
陕西(3所):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空军军医大学
甘肃(1所):兰州财经大学
宁夏(1所):北方民族大学
新疆(2所):塔里木大学、喀什大学
这份名单里,不乏一些让人眼前一亮的名字:
新型研究型大学:西湖大学(浙江省拟推荐)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宁波诺丁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刚升级博士点的高校: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佛山大学等 13 所
刚完成更名的高校:河南医药大学(原新乡医学院)、西藏农牧大学(原西藏农牧学院)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33所高校获批推免资格,港中深、宁诺的加入为这一高校群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保研、考研、留学读研如何抉择
八月盛夏,又到了一年中关键的抉择时刻。校园里,有人忙着准备保研材料,有人已经开始了考研备战,还有人正在为留学申请奔波。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同学也在为这三条路而纠结。
保研:看似轻松实则不易
保研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提前锁定研究生资格,免去备考的煎熬。如果你专业排名靠前(通常前20%),有科研或竞赛经历,这条路值得尝试。
但保研也有明显限制:专业和学校选择有限,通常只能在本校或相近水平院校中选择;整个过程从八月持续到十月,如果未成功,可能会错过考研最佳备考期;竞争激烈程度逐年增加,不仅看成绩,更看综合实力。
考研:公平竞争下的残酷角逐
考研给予所有人再次选择的机会,你可以跨专业、跨学校报考,是实现“名校梦”的重要途径。相对于留学,经济成本较低,更适合普通家庭学生。
但同时要认识到:考研备考周期长(通常6-8个月),心理压力大;报录比逐年攀升,一考定胜负的风险较大,一旦失利只能来年再战或匆忙就业。
留学:多元视角下的成长路径
留学能够提供国际化的教育资源和全球视野,海外经历对进入外企或涉外行业有帮助。申请制度相对灵活,可以同时申请多所院校,降低风险。
但也需考虑:费用较高,英美等国年费用约30-50万人民币;需要提前准备语言考试(雅思/托福)和申请材料。
理性选择:从三个维度评估
学术背景:GPA、科研经历、论文发表等情况
经济条件:家庭能否支持考研二战或留学费用
职业规划:未来希望在国内还是国外发展
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与否。对于保研党来说,八月需抓紧联系导师,完善个人材料;对于考研党来说,立即开始制定复习计划,进入备考状态;对于留学党来说,现在就要准备语言考试,联系推荐人,构思文书。
2025年升学路径呈现“保研扩容但内卷、考研降温但专硕主导、留学门槛飙升但红利显著”的特点。总而言之,不管是国内考研,还是国外留学,做出选择的本质是契合我们自身的发展需求及今后的规划路线,生需结合自身学术背景、经济条件和职业规划,灵活选择或并行准备多条路径。
上一篇:“港大港科留不住我!”GPA85,985学长拒港校、拒留位费,一心奔赴 TUMA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直接添加小助手阿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