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自动化专题:从传统电网到“能源互联网”——驱动能源转型的分布式新能源电网搭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开始日期: 2025-10-25
课时安排: 6周在线小组科研+5周论文指导
Prerequisites适合人群
适合年级 (Grade): 高中生/大学生
适合专业 (Major): 电气工程、能源动力工程、智能电网、电力电子技术、电动汽车、电能传输与方向及对上述专业领域感兴趣的学生
高中生需要读完阅读材料1和2
中文授课英语ppt,需要比较好的英语阅读能力
Instructor Introduction导师介绍
X老师
南洋理工大学终身教授
南洋理工大学 QS专排亚洲Top2
X老师 终身教授 博士生导师
悉尼大学 博士后
IEEE电力与能源协会(PES)新加坡分会 主席
南洋理工大学 能源研究所智慧电网与微电网集群 主任
研究方向:1、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
2、微电网和分布式能源资源(DER)的控制、操作与规划
3、智能电网应用的数据分析
X教授现任南洋理工大学Associate Professor,博士生导师。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有20篇“Web of Science高被引论文”,并获得了10个IEEE/IET论文竞赛和会议的最佳论文奖,IET优质奖(最佳论文),IEEE智能电网汇刊杰出论文奖,IET能源转换与经济优质论文奖。先后承担了20余项政府基金和工业界资助的研发项目,众多成果获工业应用和成果转化。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的编委成员(Editor),包括IEEE Transactions、IET Journals、MPCE、CSEE JPES。
Program Background项目背景
智能电网是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方向。本课程重点介绍智能电网中可再生能源系统和分布式发电的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现状。课程内容主要涵盖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涡轮机,燃料电池,微型涡轮机和微型水力发电的分布式发电系统的理解和设计,各种储能设备的关键技术和工业应用。
Program Description项目介绍
此外,该课程还将介绍各种智能电网技术,包括先进的计量基础设施,需求侧管理,需求响应管理和电动汽车,以及微电网的运行与控制。这些技术致力于提供高效,环保的电能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能效和降低能耗。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员能够掌握智能电网的关键技术及其工业应用现状,能够把握未来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前景,从而为进一步学习或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Syllabus项目大纲
智能电网与能源互联网导论:电力系统简史、回顾电力系统的演变历史、交流系统为何超越直流系统? 何时需要直流系统?智能电网概述、智能电网的总体框架和主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电力系统安全、电力系统安全的定义和分类、能够区分电力系统安全的不同类别、能源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的总体框架和开发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动机、"智能电网 "与 "能源互联网 "的区别
智能电表及高级测量系统:高级计量基础设施(AMI)、介绍 AMI 的基本概念和架构、AMI 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智能电表、介绍智能电表的主要功能及其实际应用和隐私问题、智能电表与传统电表的区别、相量测量单元(PMU)、回顾 "相量 "的概念,介绍 PMU 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区分 SCADA 和 PMU 的区别
储能技术导论:储能分类、将储能技术分为不同类别、不同储能技术的主要区别、不同储能技术的原理、介绍不同储能技术的工作原理、不同储能技术的优点和缺点
储能系统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储能在电网中的应用、简述储能在电网中的典型应用、储能在电网中应用的主要原理、利用储能系统实现负载均衡、介绍基于储能的负载均衡的工作原理及其对电网应用的益处、基于储能的负载均衡可减少电能损耗和调节电压的数学推导、储能应用的实际问题、讨论储能的一些技术问题、能够理解问题背后的原因
分布式发电技术:分布式发电概述、简要介绍不同分布式发电机的动机和原理、了解分布式发电技术的原理、利益相关者和电力市场、介绍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和电力市场的总体框架、理解电力市场的原理、分布式发电的挑战和优势、讨论分布式发电的技术问题和优势、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分布式发电,“互联网+”智慧能源,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开放共享的网络,即能源互联网
项目答辩与点评
Program Outcome项目收获
6周【在线小组科研+全球就业力大师课】+5周论文指导,共126课时
1500字左右的项目报告
优秀学员获得主导师推荐信(8封网推)
项目结业证书
EI/CPCI/Scopus/ProQuest/Crossref/EBSCO或同等级别索引国际会议全文投递与发表指导或者CNKI检索的英文普刊全文投递与发表指导
上一篇:应用物理学专题:射频与微波的技术基础:电磁技术解析及其在工程、军事、新型材料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直接添加小助手阿星